iPSCs专题系列-03
近日,来自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人iPS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,移植到帕金森病(Parkinson’sdisease,PD)猴模型中,成功恢复了PD猴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,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7年8月31日的Nature杂志上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,神经退行性疾病愈来愈多,PD是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其中之一,好发于65岁以上的人群。PD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。iPS细胞的发展有望为PD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,但迄今为止,人iPS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尚未在灵长类PD模型中进行长期的临床前研究。
该研究显示,在神经毒素MPTP处理的帕金森病灵长类动物模型(猕猴属)中,人iPS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以长期存活(图1)并发挥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。基于评分和录像分析显示,细胞移植后猴子的自发运动增多(图2)。组织学研究显示,无论细胞是从PD患者还是从健康个体获得,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都能将密集的神经轴突延伸到宿主纹状体。在至少两年的移植后观察显示,细胞未在PD猴模型脑中形成任何肿瘤,证实了iPS的安全性。因此,这项使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,人iPS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回输治疗PD患者。
备注:图1、图2中,Vehicle:阴性对照PD猴模型;Healthy:移植了健康人iPS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PD猴模型;PD:移植了PD患者iPS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PD猴模型。
参考文献:
Human iPScell-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function in a primate Parkinson’s diseasemodel. Nature, 548, 592–596 (31 August 2017) doi:10.1038/nature23664
地址:深圳市龙华新区宝能科技园